谢良宏
“骨软膏柔笑贼微,桂花时节最鲜味;灵珠不结青丝纲,八足轻赴斗水飞。”小海鲜中的望潮,这个极具诗意的名字,是本地沿海人最熟悉不过的。每到潮水来时,雄望潮会上下摇动触手,望潮起舞。
望潮,学名短蛸,是有名的海鲜产品,过去在老家一带走亲戚吃海鲜,餐桌上总少不了一盆烤望潮,烧熟的望潮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,八个爪子变成了八个大小一致的花瓣,充满诗意。
望潮的名字充满诗意,这主要来源于这种海鲜的生活习性:望潮大多穴居在海涂的洞穴里,每当潮汐来时,会爬出洞穴,触手迎潮上下摇动,似在招呼潮水,下潮觅食,渔民们就此判断潮水的涨与落,望潮之名也由此而来。
望潮的八只长足,如强有力的吸盘。在滩涂上捕捉望潮,稍不留心,手脚会被其吸住,牢不可脱,惟有把望潮放入水中,才会自然松开。被望潮吸住后的人手脚不会受伤,只是会有一种痒痒的感觉。望潮又是一种十分灵活的海生动物,多爪,亦擅长逃跑。
望潮一年四季都有,以每年的秋季里最多,个头也最大。尤其在桂花盛开放的时节里为最美味。
望潮属章鱼类,在浙东沿海一带与其沾亲带故、外形相似的海鲜品有不少,望潮和章鱼以及菜场里常见的石吸(也叫八爪鱼),都是一个光溜溜的脑袋,八条长长的足,不內行的人很难来区别它们。
章鱼、望潮、石吸这三种海鲜看上去形状差不多,但从个头大小以及腕足的长度能以区分,三种海产品以望潮味最鲜美,章鱼和石吸次之,三者的价格市场上也相差悬殊。望潮属于中高档类海鲜,主要产自鄞州、象山港、石浦港、宁海长街一带的海滩以及三门湾近海,捕捉不易,一般都是卖活的,死了就不值钱。与望潮个头最相似的是石吸,又叫八爪鱼,产量大,多来自外地,石吸的味道比望潮要逊色多了。
望潮腹内含膏,肥嫩鲜美,美味的望潮最考验的是大厨的手艺,操作不当望潮的肉就会变老又韧,吃起来像橡皮筋一样久嚼不烂。要想得到望潮的美味,秘诀在于“摔”。
新鲜的望潮看上去软趴趴的,若这样烧,肉就会嚼不烂,煮望潮前要经过摔打,这样使得望潮的肉收紧,做成的菜肴才口感脆嫩。望潮摔打颇有讲究,恰到好处才能使口味更好,因为望潮的外表面有一股粘性,把望潮对着旧报纸上摔,沾着的报纸再一起摔打,这样摔打起来比较方便。此外老家一带处理望潮的方法也很特别,放一些辣椒粉或胡椒粉摔,这样也能使望潮的肉快速地收缩。
在老家,烹饪望潮的方法有多种,常见的是红烧和白灼,炒制也能使得望潮口感特别脆嫩。“烧望潮,不要去掉里面的墨汁,留着墨汁的望潮,味道会特别鲜香。”望潮最好是整只烧,以免膏黄流失,望潮用清汤烧煮的,最为原始。甬上名厨戴永明在《宁波菜与宁波海鲜》一书中,介绍到望潮的经典做法。望潮10只洗涤干净,焯水捞出。锅里放入底油,葱、姜炝锅,放入望潮,加黄酒、酱油、白糖、清汤、桂皮、八角,烧沸后改用小火焖烧入味,加入味精,淋入明油。烹饪大师周朝晖在《精品宁波菜》中,也介绍了他自创的创新望潮菜:芥味豆酱脆望潮。将望潮加辣粉摔打至死后氽熟;盘中放入苦菊垫底,面放望潮浇上酱汁(豆瓣酱、青芥辣、陈醋和清汤调匀)。该道特色菜是色泽青褐,肉质脆嫩,鲜美异常。望潮摔打时用力不宜过重,氽熟后速用冰水浸泡,保证口感。在《宁波名厨名菜》一书中,还收录了宁波各地大厨们制作的望潮菜肴。奇脆望潮的做法是,将望潮放在不锈钢盆中用辣椒末拌匀后,用力摔打至发硬;将望潮洗净,须足切成四厘米左右的段,身体切成条状;在锅中焯水后备用;锅烧热滑油后放入葱姜段、蒜片爆香,倒入望潮煸炒一下,放入酱油、糖、味精,翻炒至上色后出锅装盘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