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:喜迎党的二十大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翻新老旧小区 点亮住户生活~~~
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翻新老旧小区 点亮住户生活
孔浦多方协同让老居民住上新家园
社区在凉亭内开展活动
改造后的凉亭
上图怡家人志愿者正在进行楼道布置
右图改造后的怡江社区

 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。近年来,孔浦街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辖区内多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。今年孔浦街道斥资3000余万元,又先后实施了莲荷小区、文汇路15弄、环城北路334弄、华业大厦、中轻花园、万兴小区等9个小区的改造,总计改造面积约106400平方米,让近1200户老居民住上新家园。其中莲荷小区、文汇路15弄、环城北路334弄已完成竣工验收。

  如今,回望孔浦的老旧小区改造之路,从“精打细算”小心翼翼的基础设施改造,到“以心换新”“精雕细琢”有温度的和谐老旧小区,始终不变的,是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奋力改出民生“幸福答卷”的决心。

  从“要我改”变为“我要改”  群众点单亮需求

  老旧小区怎么改,改什么,居民最有发言权。

  作为一个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,红梅社区也曾寄托着一代人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回忆——“红梅花儿开,幸福朵朵来”。

  30余年的光阴过去,这里的大多数住户也从壮年步入暮年,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区,也早已悄悄变了样,外立面老旧、停车位缺乏、地势低洼……

  借着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东风,红梅社区迎来了老旧改。红梅社区党委动员群众从“要我改”到“我要改”转变主体思路,创新式提出居民按需“点单”式选择改造内容,全程由居民自主决定改造项目内容。在改造实施过程中,公开透明化改造内容,并设置“老小区改造服务网点”,通过街道、社区、物业三级管理,详细登记、及时处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,对施工扰民等问题,要求施工单位立即上门做好群众解释工作,提前公示公告,承诺文明施工、安全施工。此外,街道还组织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对施工进行专题督查督导。

  在改造资金有限的情况下,始终坚持“基础类改造”优先原则,切实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。本次改造涉及基础类改造共计20余项,修复屋顶漏水15000平方米,楼道内墙70000平方米,加装楼道窗1100余个,整体路面铺装3200平方米,增设停车位170个。

  “小区里很多台阶改成了坡道,现在轮椅能直接推上来了,对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人来说方便了很多。”前不久,居民张阿姨推着轮椅车在小区卫生服务站门口说道。

  原来,红梅小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1300多人,残疾人115人。小区多个公共区域未设置无障碍设施,给小区老年人、残障人士活动、外出等带来不便。于是,通过孔浦街道的“人大代表夜聊”,选民提出了在红梅小区增设无障碍设施的意见建议,不久后,改造便完成了。

  此外,由于红梅小区车棚错位严重,导致“飞线”“乱拉线”情况较多,严重影响整个小区的消防安全。本次改造将配套建设4个室外智能化集中式充电桩停车棚,每个车棚内建设充口8个,可同时供16辆电瓶车集中停放充电。充电桩具备自动满电、过流、过载自动断电保护功能,且断电后不计费用,充满电一次不到“一元钱”。

  “眼下,小区整体环境好了许多,虽然还是存在一些老问题,比如雨天易涝等。但我们的整体幸福指数提高了很多!”张阿姨说。

  老旧小区改造,不是全盘推翻,改造“面子”有了,“里子”也不能缺。红梅社区通过将梅花“清”“雅”“韵”的特质与现有景观相融合,打造出一个特色“梅”文化场景类社区,营造以文育人、以文润德、以文养廉的社区氛围。

  “把廉洁文化融入老旧小区改造,有助于培育清正廉洁社会氛围,下一步,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社区廉洁文化、家风文化,建设特色清廉村居,营造良好氛围。”红梅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如今走在红梅小区,清爽干净的外墙、别具一格的文化长廊、古色古香的梅花墙绘、统一美观的公益标识……崭新的面貌让人眼前一亮。

  以“心”换“新”  网格长奔走化难题

  “现在不管是小区道路、外立面,还是楼道里面,都清清爽爽,有了大变样,这里面有小储的功劳哦。”不久前,怡江新村3幢的张阿姨见到社区党委书记翁波波,拉着她的手说道。

  张阿姨口中的小储是怡江社区第七网格长储益君。去年6月份,怡江新村迎来了老旧小区改造,主要内容涉及小区道路,道路监控,单元门翻新、垃圾分类设施、外墙渗漏、绿化补种等,总建筑面积达到63880平方米,工程造价1500多万元。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里,像储益君一样的党员网格长以“心”换“新”,架起政府与居民的连通桥,助推老旧小区改造完美收官。

  “小区绿化要补种”“小区电子门要装呀”“管道已经老化啦”……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错综复杂,居民意见很多,难以统一,工作一度难以推进。为了进一步摸清居民改造意愿、凝聚改造思想,怡江社区所有网格长化身民意调查员,带领社区的楼道小组长,怡家人志愿者们一起围绕“听诉求、答疑问、聚共识”的内容,深入小区逐户走访、召开小区意见会和小区夜话,收集到老旧小区单元门翻新、外墙安全隐患治理、小区道路整治修复、小区西门道闸设施整治等居民意见200余条,为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号准“需求脉”。

  针对小区内大多数住房偏小,没有足够的晾晒空间的问题,在之前的规划中,特地设置了晾晒区,安装统一规格的晾衣架,居民对此很是满意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,又出现了新的诉求,6幢的居民找到了小储,认为离统一晾晒点比较远,希望开辟6幢南面空间,新增单独晾晒点。为了这个晾晒点,小储下了一番狠功夫,先后多次与居民聊天沟通,又不停地和施工队开碰头会,在晾晒点的选择上又进行了多次调整,最终,新增晾晒点在既能起到晾晒的作用,也不影响居民的日常出行的情况下,圆满解决。

  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,如破茧成蝶,需要不断地磨合,社区的工作人员和网格长就是这其中的润滑剂。除了晾晒点,还有小公园的健身路径的位置、休闲长椅的放置点……无一不是一条条听出来、跑出来、聊出来的。小储经常说,社工和网格长就是连通党和群众的“毛细血管”,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当好金牌“店小二”,跑出服务“加速度”,施工过程中一个个细小的点,对住在这个社区的居民却是一件大事。

  跟他共事的同事说,来怡江社区后,储益君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在项目现场。“经常休息时间还在施工现场查看项目进度,随时掌握第一手情况,发现第一手问题,他的电话一直24小时在线,有时候凌晨还接到居民的电话。

  小区里怡北街与怡南街各有一座联接怡江新村和怡江春色的桥,这两座桥是居民外出的必经之桥,因年代久远,桥面有破损情况,修复提升也是老旧小区改造内容之一。工人为赶进度同时施工,一时之间,居民的出行受到严重影响,居民一度意见很大。小储发现这个情况之后立即安抚居民的情绪,并马上与施工队交涉,要求施工队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,不能影响居民的出行。在施工队错峰施工后,小储仍不放心,每天盯在施工现场,引导居民出行。“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好事,施工过程也不能影响居民的生活。”小储说。

  “我前两年买的是老房子,现在住的是新小区,正是因为有像小储一样的党员干部、社工、网格长奔走,我们才有了漂亮的、干净的家园。”来自安徽的新怡江人李时新说。

  短评

  是民生工程,也是发展工程

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既是造福人民群众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民生工程,也是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的重要发展工程。

  民生工程惠百姓。这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更聚焦老百姓实际需求来“补短板”。从“要我改”到“我要改”,老百姓对居住条件改善的期盼充分释放,成为改造工作的最大推动力。

  发展工程扩内需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“长”在了扩大消费和增加投资的结合点上。一方面,从基础设施的改造,到公共服务的提升,这些增加的供给优化了消费环境,催生出巨大的消费需求。另一方面,鼓励运用市场化方式,调动社会资本参与,有利于进一步打开投资空间。消费扩大,投资增加,将有力拉动内需。

  我们要从实际出发,凝聚共识、形成合力,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让发展更有质量,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  《人民日报》

  ( 2021年2月19日 2版)

  本版撰稿  高露  魏小捷  李保勤  周芳  图片由孔浦街道提供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要闻
   第03版:喜迎党的二十大
   第04版:喜迎党的二十大
孔浦多方协同让老居民住上新家园
新江北报喜迎党的二十大03孔浦多方协同让老居民住上新家园 2022-10-14 2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